安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
2025年5月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占比2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占比58.9%。人均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4%。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0%。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5.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3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21%;乡村人口109.83万人,占44.79%。出生人口1.69万人,出生率为6.89‰;死亡人口2.02万人,死亡率为8.24‰;自然增长率为-1.35‰。
表1 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构成 |
||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市人口 |
245.22 |
100.00 |
其中:城镇 |
135.39 |
55.21 |
乡村 |
109.83 |
44.79 |
其中:0-15岁 |
46.37 |
18.91 |
16-59岁 |
143.41 |
58.48 |
60周岁及以上 |
55.44 |
22.61 |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
40.58 |
16.55 |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99.24万人,其中,男性159.29万人,女性139.95万人。
二、农业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5%;林业增加值增长7.6%;牧业增加值下降2.3%;渔业增加值增长7.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增长5.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21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粮8.06万公顷,下降0.2%;秋粮14.15万公顷,增长0.1%。油料面积110.40万亩,增长1.1%。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36.05万亩,增长2.2%。
全年粮食产量74.90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夏粮25.01万吨,增长0.5%;秋粮49.89万吨,增长1.6%。全年谷物产量48.70万吨,增长1.5%。其中,稻谷产量13.65万吨,下降1.3%;小麦产量8.46万吨,下降0.2%;玉米产量26.42万吨,增长3.8%。
表2 2024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74.90 |
1.2 |
油料 |
万吨 |
16.00 |
2.4 |
#油菜籽 |
万吨 |
12.75 |
3.3 |
烤烟 |
万吨 |
1.98 |
3.1 |
蔬菜及食用菌 |
万吨 |
202.27 |
4.6 |
园林水果 |
万吨 |
27.87 |
5.2 |
茶叶 |
万吨 |
4.79 |
9.6 |
全市森林覆盖率68.0%,森林蓄积量累计7700万立方米。全年营造林面积53.32万亩。义务植树519.42万株。
全年生猪出栏157.45万头,下降18.2%;牛出栏6.01万头,下降9.8%;羊出栏40.43万头,下降7.2%;家禽出栏716.78万只,下降18.4%。肉类总产量15.90万吨,下降14.6%。禽蛋产量4.37万吨,下降17.6%。
全年水产品产量6.28万吨,增长3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增加值下降3.2%,股份合作制经济增加值下降36.8%,股份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增加值下降14.6%,其他经济增加值增长6.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0.9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7.7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富硒食品增长21.9%,新型材料增长26.8%,装备制造增长38.4%,秦巴医药增长60.8%,清洁能源下降18.1%,纺织服装增长29.5%,特色工业增长21.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9%,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1元,同比增加1.4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9%,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415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3.46亿元,增长10.3%。全年签订合同额508.36亿元,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2.99万平方米,下降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8.0%;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1.0%,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5.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9%,其中,教育投资下降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6%。
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15.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8.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6.15万平方米,下降26.8%。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6.53万平方米,下降13.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22.4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5.3%。
五、交通和邮电
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81.60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5.70万辆,载货汽车3.18万辆。截至2024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68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7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342公里,县乡村道23730公里。
全年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3.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公路旅客周转量8.40亿人公里,下降1.7%。公路货运周转量52.84亿吨公里,增长0.8%。安康机场旅客吞吐量35.73万人次,增长5.5%;货邮吞吐量642.14吨,增长176.5%;航班起降3080架次,下降8.2%。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24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9.5%。电信业务总量25.88亿元,增长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6.14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04.2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36.96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2%。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增长7.8%;餐饮收入增长11.0%。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0.3%。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4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1.8%,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4.6%,饮料类增长2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2%,烟酒类增长21.5%,日用品类增长20.1%。
2024年,安康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
表3 2024年安康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指标 |
上年同期=100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9.7 |
一、食品烟酒 |
99.7 |
粮食 |
101.6 |
鲜菜 |
101.9 |
畜肉 |
98.3 |
水产品 |
99.5 |
蛋 |
95.3 |
鲜果 |
92.8 |
二、衣着 |
99.0 |
三、居住 |
98.5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4 |
五、交通和通信 |
99.2 |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0.6 |
七、医疗保健 |
101.0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2.3 |
七、国内旅游
202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337.03万人次,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289.72亿元,增长15.6%。
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3家,其中,4A级景区19家,3A级景区33家,2A级景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18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34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国家星级饭店3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30家、二星级饭店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3家,旅行社21家,分社27家。
八、对外经济
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4.26亿元,其中,进口0.25亿元,出口24.01亿元。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家。合同外资7681万美元,同比增长28.9%;实际使用外资(FDI)1368万美元,增长9.4%。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43.39亿元,增长9.4%,比年初增加209.4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50.78亿元,增长7.7%,比年初增加104.25亿元。
年末证券开户数22.3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7万户。证券市场交易量699.31亿元,同比增长26.3%。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5.61亿元,增长1.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5.10亿元,增长3.0%;产险保费收入10.50亿元,下降4.5%。产险赔付7.89亿元,寿险赔付10.09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8640人,其中本科3908人。年末在校学生25166人,其中本科13294人。
全市共有小学339所(未含小学教学点272个),在校学生18.67万人;普通中学182所(其中初中阶段153所,高中阶段29所),在校生15.96万人(其中初中9.9万人、高中6.0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当年招生0.53万人,在校学生1.71万人。
全市共有幼儿园475所,在园幼儿(含附设幼儿班)6.8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残疾学生0.05万人。
全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102项。其中,基础理论2项,软科学类8项,应用技术类92项。
全年登记技术合同91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技术输出总成交额)16.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技术服务合同569项,成交额14.02亿元;技术开发合同102项,成交额2.3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8项,成交额0.08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38项,成交额0.43亿元;技术许可合同1份,成交额0.2万元。
全年专利授权量162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0件,实用新型专利1312件,外观设计专利161件。
全年认定科技创新平台18个。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家,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
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0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3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个,24小时阅读吧49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个。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0个,其中,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视台9个。
全市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1426个全宗,馆藏资料19.52万册,馆藏档案53.88万卷、239.11万件。其中,市档案馆全宗220个,馆藏资料1.71万册,馆藏档案9.85万卷、26.90万件。
全市拥有卫生健康机构2779个,其中,医院(含民营医疗机构)55所,社区服务中心(站)10个,卫生院158个,村卫生室2032个。共有床位19529张。共有卫生人员256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943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692人,注册护士9127人。
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73场次,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373人。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65个。
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92个,正常营业334个,其中专营店网点240个,占比71.9%。全年共销售3.94亿元,增长14.3%。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4年,安康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7天,同比增加18天,创全省各地级市历史最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94,同比改善6.06%,排名全省第一。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2.9445,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市42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康市荣获全省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42.86%;死亡5人,同比减少9人,下降64.3%;受伤1人,同比减少1人,下降50.0%;直接经济损失360.00万元,同比减少232.50万元,下降39.2%。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7元,比上年增加1374元,增长6.0%。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13元,比上年增加1674元,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14954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2.3%;经营净收入6264元,增长4.5%,占比17.7%;财产净收入3028元,增长4.1%,占比8.6%;转移净收入11067元,增长4.9%,占比31.3%。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4元,比上年增加1031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6149元,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9.8%;经营净收入3104元,增长6.0%,占比20.1%;财产净收入77元,增长12.5%,占比0.5%;转移净收入6104元,增长7.8%,占比39.6%。
城乡居民收入比2.29∶1,比上年缩小0.05。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12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48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96人。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6.09万人,比上年增加0.9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69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9.73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04万人。
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63.9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5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0.3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16.38万人。
截至年底,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6659户12083人,农村低保对象76077户163834人。现有公办敬老院145所,床位20180张。农村特困人员36608人,城市特困人员775人。全年城乡临时救助215024人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4351人次。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63225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9175人。全市共有孤残儿童35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02名,农村留守儿童12313人,困境儿童3952人。福利彩票销售3.79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森林覆盖率、营造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客货运输量来自安康机场;邮政电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市联通公司和市铁通公司;旅游、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安康分行;证券业数据来自各证券营业部;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高等学校和市教育体育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