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解读 > 正文内容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

作者:王轩发布时间:2025-04-24 10:13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文件名称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
索引号 /2025-0000 公开目录: 数据解读
公开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年04月24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5-04-24 10:13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1-2月良好增势,同比增长14.1%,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5.1%,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5%,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

一、总体情况

(一)分产业看。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6%、31.4%和6.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分别较上月加快13.1和7.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8.6:31.8:59.6。

(二)从控股情况看。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9.9%,较上月加快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62.9%,分别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0.5和7.7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下降6.5%,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占比36.2%。

二、利好因素

(一)农、林、牧、渔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23.9%,较上月加快1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投资占全部投资11.5%。其中,占比27.8%的农业投资增长21.4%,占比3.1%的林业投资增长近1.1倍,占比30%的畜牧业投资下降14.5%,占比13.3%的渔业投资增长91%,占比25.7%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投资增长81.2%。受农业、渔业项目个数大幅增长影响,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呈扭负为正态势。其中,农业投资项目59个,较上年同期增长78.8%,渔业投资项目26个,增长1.6倍。

(二)工业投资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依然延续去年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1.4%,较上月加快7.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下降21.2%;制造业投资增长35.1%,其中占制造业比重24.8%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28.2%,占比13.2%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下降6.6%,占比12.3%的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投资增长6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3.2%。

(三)社会资本投资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22.3%,较上月加快2.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74.8%,分别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1.1和5.1个百分点。

(四)高技术产业投资高位运行。 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5%,较上月加快1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5.3%,分别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3和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7.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增长。当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小幅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下降2.8%,办公楼投资下降4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94.3%,其他投资增长39.5%。

(六)设备购置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仍呈大幅增长趋势,截至3月末增长达76.2%,其中工业项目设备购置投资增长92.5%。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较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受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竣工退库影响,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投资下降97.7%,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以镇坪县曙河口至飞渡峡公路工程、S213凤凰山隧道及引线工程项目以及平利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为主的一批道路运输和水利项目建设进度逐渐放缓,全市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23.4%,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19.4%,下拉3.1个百分点。

(二)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下降。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4.4%,较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技改投资下降76.3%,制造业技改投资下降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技改投资下降64%。截至3月末,在库工业技改项目31个,较同期下降3.1%。

四、建议

(一)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围绕“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谋划和落地一批交通领域水利领域以及设备更新改造类项目。加大现有相关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二)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加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定和完善支持工业企业技改的政策体系,加强对技改项目的监管和服务,持续提升技改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

(三)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等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提升投资计划完成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