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
2007年,安康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陕南突破发展重要战略决策,聚精会神谋发展,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实现了“农业恢复增长、工业快速增长、效益迅速提升、投资规模扩张、消费需求旺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安康市生产总值(GDP)189.85 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4亿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27.4%;第二产业增加值59.05亿元,增长16.4%,占生产总值的31.1%;第三产业增加值78.76亿元,增长12.2%,占生产总值的41.5%,人均生产总值7160元。各县区生产总值(GDP)见下表:
单位:万元
县区 |
2007年 |
增长±% |
汉滨区 |
703430 |
11.8 |
汉阴县 |
156130 |
11.6 |
石泉县 |
130440 |
14.1 |
宁陕县 |
61220 |
15.1 |
紫阳县 |
159720 |
12.3 |
岚皋县 |
86310 |
6.4 |
平利县 |
125970 |
13.9 |
镇坪县 |
37510 |
12.4 |
旬阳县 |
329670 |
13.1 |
白河县 |
113810 |
13.2 |
二、农业
2007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85.6万亩,较上年增长1.44%,总产量稳定增加;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园林水果总产量11.72万吨。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量 |
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04.77 |
9.48 |
夏粮 |
万吨 |
33.77 |
3.92 |
# 小麦 |
万吨 |
16.94 |
-0.69 |
秋粮 |
万吨 |
71.00 |
12.34 |
# 水稻 |
万吨 |
21.08 |
10.25 |
玉米 |
万吨 |
34.84 |
15.32 |
油料 |
吨 |
89773 |
15.2 |
油菜籽 |
吨 |
71246 |
14.14 |
药材 |
吨 |
151319 |
-5.49 |
烤烟 |
吨 |
15312 |
-5.24 |
茶叶 |
吨 |
5322 |
13.33 |
园林水果 |
吨 |
117205 |
19.36 |
蔬菜 |
吨 |
796985 |
10.39 |
林业生产以营建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为方向,经济林木效益显现,主要林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品 名 |
单位 |
产 量 |
增长±% |
核桃 |
吨 |
3451 |
30.75 |
板栗 |
吨 |
8413 |
32.57 |
生漆 |
吨 |
789 |
23.28 |
油桐籽 |
吨 |
6077 |
9.36 |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07年,我市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加大了对生猪等畜禽养殖生产的政策补贴和资金扶持力度,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平稳。
指 标 |
单位 |
数量 |
增长±% |
肉产量 |
吨 |
187967 |
9.7 |
# 猪肉 |
吨 |
155747 |
8.51 |
牛肉 |
吨 |
8877 |
21.65 |
羊肉 |
吨 |
10247 |
10.77 |
出栏:猪 |
万头 |
198.8 |
9.62 |
羊 |
万只 |
61.31 |
10.82 |
家禽 |
万只 |
745.45 |
9.05 |
存栏:猪 |
万头 |
195.08 |
7.8 |
羊 |
万只 |
76.49 |
6.15 |
家禽 |
万只 |
759.59 |
6.79 |
全年水产品产量7173吨,比上年增长24.8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0.76%,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89%;实现利润3.17亿元,增长3.9倍;税金总额3.06亿元,增长41.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户,比去年净增加5户,共完成产值39.46亿元,增长62.6%;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3户企业,比去年净增加6户;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28户,净增32户。
我市分布的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保持增长,5个行业呈现下降势态。在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1.4%、烟草制品业22.6%,医药制造业5.5%,纺织业11.9%,电力生产供应业38.3%,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产 品 名 称 |
计量单位 |
产 量 |
增长±% |
丝 |
吨 |
1792 |
46.2 |
机制纸板 |
吨 |
6231 |
11.5 |
卷烟 |
万支 |
675000 |
6.7 |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
千升 |
2495 |
3.7 |
食用植物油 |
吨 |
11840 |
-5.5 |
中成药 |
吨 |
51 |
-19 |
化学原料药 |
吨 |
805 |
11.9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
吨 |
33387 |
23.9 |
原煤 |
万吨 |
50.63 |
33.7 |
水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41.35 |
41.7 |
十种有色金属 |
吨 |
1682 |
17.1 |
水泥 |
万吨 |
106.75 |
22.2 |
铁合金 |
吨 |
45046 |
1.6 |
2007年,全市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2.1%。53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实现利税总额0.57亿元,增长198.95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4.1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9.6万平方米,下降6.68%;房屋竣工面积60.47万平方米,减少11.08万平方米,下降15.49%。亏损企业个数10个,比上年增加1个,亏损面为18.87%,比上年上升了1.8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14亿元,增长39.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3.19亿元,增长45.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95亿元,增长13.86%。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一、三产业投资高速增长。2007来,全市第一产业在蚕桑产业建设、茶产业建设、畜牧业、农村沼气工程等项目的拉动下,完成投资6.67亿元,同比增长52.42%,高于全市投资13.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52亿元,同比增长47.39%,高于全市投资8.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95亿元,同比增长19.88%。
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水力发电 |
万千瓦 |
0.63 |
新建公路 |
公里 |
451 |
改建公路 |
公里 |
69 |
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 |
公里 |
549 |
中成药 |
吨/年 |
27 |
学生席位 |
个 |
55449 |
医院病床 |
张 |
203 |
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 |
公里 |
2.85 |
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 |
万吨/日 |
3 |
移动通讯基站设备(指安装能力) |
个/年 |
73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商品房销售良好。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32亿元,比上年下降3.11%。商品房屋建筑面积69.32万平方米,增长20.1%;商品房屋销售额10.25亿元,增长36.02%。
五、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不含铁路,下同)30.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45%。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发送量7425万吨,比上年增长18.67%。其中,公路7013万吨,增长18.75%;水运412万吨,增长17.34%。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12145万人,比上年增长14.42%。其中,公路11619万人,增长25.34%;水运527万人,增长17.34%。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6%。其中,电信6.27亿元,增长14.92%;邮政0.99亿元,增长17.9%。邮电业务总量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4%。其中,电信6.37亿元,增长47.25% ;邮政1.25亿元,增长6.49%。
全市电话用户达131.7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2.11万户,增长14.65%;移动电话用户达79.94万户,增长24.36%。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6.03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6.08万户,分别增长9.19%和18.71%。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9.79亿元,增长19.55%;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2.81亿元,增长17.51%。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4.31亿元,增长17.7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97亿元,增长25.7%。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5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进口1.2万美元;出口3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6%。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2054万美元,增长9倍。
2007年,我市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入境人数8000人次,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外国人4237人次,增长19.25%;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763人次,增长51.3%。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7520人次,增长31.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增长35.3%。全年国内游客在安旅游人数达206万人次,增长28.75%;国内旅游总收入7.21亿元,增长28.75%。
七、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3%。2007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价格为100):
|
2007年 |
同比增长±%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4.8 |
4.8 |
一、 食品 |
111.9 |
11.9 |
# 粮食类 |
108.9 |
8.9 |
油脂类 |
120.2 |
20.2 |
肉禽及其制品类 |
131.0 |
31.0 |
蛋类 |
106.9 |
6.9 |
菜类 |
108.9 |
8.9 |
二、烟酒及用品 |
101.8 |
1.8 |
三、衣着 |
100.4 |
0.4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103.0 |
3.0 |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2 |
1.2 |
六、交通和通信 |
99.2 |
-0.8 |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9 |
-0.1 |
八、居 住 |
103.4 |
3.4 |
八、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5.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08亿元,增长16.8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96亿元,增长11.2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其中,短期贷款64.12亿元,增长3.87%;中长期贷款56.82亿元,增长20.96%。
2007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含代理、营业部等)13家,年保险业务收入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6%。其中,财产险收入1.63亿元,增长64.68%;寿险收入1.99亿元,增长19.92%。全市各类保险公司2007年赔付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8.12%。其中,财产主意外伤害险赔付0.66亿元,增长14.12%;寿险赔付0.60亿元,增长 2.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0.27万人;在校学生0.86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招生1.06万人;在校学生2.3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2007年,全市共有初级中学185所,招生4.97万人,在校学生15.10万人。全市小学1303所,招生3.60万人,在校学生24.97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 99.75%。普通高中在校生7.66万人。
2007年,全市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24项,其中:农、林、牧、渔业17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7项。
受理专利申请量总计60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 件,外观设计专利23件;专利授权量总计2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外观设计专利16件。
2007年,全市全年各类技术合同认定11项,合同成交总额1200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项,成交金额935万元;技术转让合同 2项,成交金额240万元;技术服务合同1项,成交金额25万元。
质量、标准化和计量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5个。完成对32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7万台(件)。全年共制订、修订各类地方标准21个,按制定、修订分:制定21个、修订0个;按性质分:强制性0个、推荐性2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 年,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亮点增多,成绩斐然。
2007年,文化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3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少儿图书馆1个,图书馆10个,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
2007年,全市共创作小戏小品42个,文学作品200余件,舞蹈作品180余件,歌曲40余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1640余件,有110余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张虹的电视剧本《爱无尽头》在上海、长春、四川、北京等地播出,电影剧本《英雄戴俊》、《老枪》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李春平的长篇小说《领导生活》出版发行,热销市场;舞蹈《一见妹妹掉了魂》、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河风”专题晚会,分别荣获一等奖。小品《村委会的晚宴》、表演唱《卖报大嫂》、《茶香飘五洲》参加全省社区文艺调演获得优秀节目一等奖,民歌情景对唱《这山望着那山高》、民间歌舞《我村时尚有点怪》、表演唱《社区里的新鲜事》、戏曲《我在城里卖杏子》、《新夫妻观灯》、《逛安康》、《金猪拜瑞献女婿》、《西部开发就是好》获得节目二等奖,市文化文物获得组织工作奖;汉阴县快板舞获得全省财政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旬阳渔鼓说唱获得全省卫生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
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今年,我市启动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试点建设,落实财政资金80万元,为189个行政配备文化活动器材,改造了1个影剧院,全市农村电影放映3万场次,观众达3728万人次,实现了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同时为2个剧团配备了流动舞台车和锣鼓、乐器、秧歌等设备。
广播电影电视业保持稳定发展。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座。全市共播出2套广播节目。广播节目中,市台2套,县级广播电视台 9套。全市共播出12套电视节目。其中,市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3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9套。
2007年,全市(包括市级、县级及县以下)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总长1763.22公里,市以上干线网总长较上年新增135公里。县级及县以下干线网总长达到1223.88公里。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万户,较上年末新增0.9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0.8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
全市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发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发射功率9千瓦。2007年,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年度建设任务,全市广播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3千瓦,电视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0千瓦。
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86.43%,电视人口覆盖率90.84%,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59和0.49个百分点。
2007年,全市出版报纸2种, 5.2万份, 41.6万印张。综合档案馆11个,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其中:档案馆馆藏资料99212册,馆藏档案393717卷,现开放档案19300卷。2007年接待查档15809卷次,资料1301册。
2007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7个(不包括诊所),全市共有床位6290张,其中,医院床位4122张,卫生院病床1962张。卫生人员919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60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691人,注册护士1967人。截止2007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市10个县(区),参合农民达到224.61万人。
2007年,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全市共同投资200余万元,在70个行政村和30个乡镇、社区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全年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余名。成功举办了安康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全面加强竞技备战,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2007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以上体育竞技,共获得冠军7个,亚军10个,第三名17个。
十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出现新的转折。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我市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2007年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个,总面积60275公顷,占我市国土面积的2.5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达28103公顷,占我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6.62%。2007年,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354 天,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2.12比2006年下降18.8%,跻身全省十一个城市(区)考核的前列。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个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国家环境噪声标准以内,比上年有所好转。
2007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完成了污染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削减6.1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8%。
2007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我市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94起,同比减少222起,下降31%;死亡127人,同比减少115人,下降47.5%。其中,发生较大事故8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27.3%;死亡33人,同比减少11人,下降2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25万人。全年出生率10.07‰;死亡率7.87‰,自然增长率2.20‰。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1元,比上年增加1192元,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人均消费支出6226元,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3元,比上年增长14.1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07平方米
2007年末,我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1.85万人,减少1.25%。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我市新增就业人数12929人,登记失业人数878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3592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51%,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在岗职工工资高速增长。2007年度,我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0.67亿元,增长32.57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266元,增长35.45%。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8.6万人,比上年净增2877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0.6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4万人,离退休人员总数2.33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15.3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
2007年全市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97个,共有床位 17250张,收养人数达16720人。其中,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有173个,床位数11000张,收养人数9576人。
2007年是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十二月底全市共保障2.16万户、4.64万人。其中,享受“分类施保”9553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45元,支出低保金5328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月社会化发放。 2007年,我市加大农村低保工作力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全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4.69万人;全市3.09万名农村“五保”对象中,已集中供养0.96万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达到4个,覆盖城市低保对象2.75万人,截止2007年底,对全市1.74万城市低保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已达19.24万人次,其中,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17.75万人次。2007年安置城镇义务兵和士官288人。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