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 ||
索引号 | /2021-0000 | 公开目录: | 数据发布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1年09月09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1-09-09 09:29 |
--紫阳县洄水镇团堡村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战以来,紫阳县洄水镇团堡村,在帮扶部门安康市统计局的倾力帮扶和紫阳县洄水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于2019年11月实现整村脱贫退出,2020年底全村159户44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885元到2020年底12902元,增长347%;从2014年低于全县平均水平(7306元)到2020年底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861元)。经过多年艰苦鏖战和不懈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极大改善,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书写了秦巴边远山区贫困村的战贫奇迹和壮美篇章。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年初以来,中、省、市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总体部署,出台了《意见》和《实施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充分借鉴抓脱贫攻坚先进经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团堡村紧扣上级部署要求,稳步推进固成果促振兴的各项工作,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为抓手巩固拓展成果,以道路、电力、通讯及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抓基础设施提等升级,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抓茶叶、渔业、中药材提质增效,以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为着力点抓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十四五”和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工作推进中也突显出许多亟待解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瓶颈制约。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确保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1、劳动力流失问题。一是全村户籍人口共382户1062人(本文所有数据时间节点为2021年8月31日),目前居住在村内仅剩112户354人。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经举家搬迁到洄水集镇或者县城、安康及省外,人搬走了,土地大多数撂荒;二是全村共有劳动力611人(按户籍统计含搬迁到集镇或外地),常年外出务工442人,留在镇村的劳动力不足三分之一。且外出劳动力均为青壮年劳动力。留在镇村的劳动力基本上是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只够勉强满足一般生产生活需求的劳动力。三是留守村内的多数是老年、妇女和儿童。由于留在村内靠发展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收益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到矿山、建筑工地、工厂、足疗店务工,虽吃苦受累,强度大风险高,但务工收入高,吸引力也更大。劳动力不足,更缺乏优质劳动力,致使乡村撂荒土地增多,传统农业生产和收益下降。这是偏远山区农村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人才不足、基层组织建设乏力问题。当前团堡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5人,但党员年龄普遍偏大,60岁以上的党员21人;60岁以下的党员仅14人,且有8人常年外出务工,留在村上的包括支部委员在内,仅有6人。6人中,除3人有高中以上文化外,其余均为小学和初中文化。人才缺乏,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组织发展力度不够,造成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一方面是村内走出去的大学、高职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城市就业和发展。相比于城市的发展,现阶段农村条件仍然较为艰苦,许多农村孩子读完书回乡意愿不强,镇、村缺乏有吸引力的大型企业提供高薪酬多选择,且返乡创业和发展产业优惠政策不足,缺乏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难度大、吸引力小。
3、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问题。团堡村现有茶业、渔业、中药材、电商、养蜂等6个企业和产业合作社,6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合作社。但合作社运营良好、持续盈利、步入良性循环的只有3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渔业养殖。主要是养殖过程中几次出现全国性的疫病(草鱼烂鳃、烂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加上前期投入大,2020年才实现盈利。二是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靠天吃饭,受倒春寒和多雨天气影响,2019和2020连续两年收成不好、效益不高。三是没有形成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优势氛围。全村虽有茶园1350亩,但按要求标准化管护的生产茶园不足700亩,多数茶树都是群众当作副业在田间地头顺带种上,或者荒在山上林子里,只在采茶的时候采,没有精耕细作、精细化种植、管护和采摘,没有真正把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村上的茶叶鲜叶品质良莠不齐、卖不上好价钱。茶业企业和加工作坊的茶叶品质不高且质量不稳定,销路不畅。加之国内绿茶市场饱和,竞争激烈,难以突破瓶颈制约。
4、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虽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近年来持续大力度推进,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薄弱环节。村内居住的112户,通过2年的厕所革命,强力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目前仍有40户是旱厕,且多为危房改造户,群众卫生观念落后,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厕所改造推进难度大,生活污水处理更是薄弱环节。
二、对策和建议
1、发挥本地优势、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加大市场需求力度。一方面根据政府各部门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二、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茶业、渔业及现代农业园区优势,精心谋划和探索产旅融合和农旅融合发展,利用镇内、村内茶园、中药材园、鱼塘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游、吃、住、玩、购一体的产业链,拓展就业和增收渠道,提高地方经济的吸纳能力。
2、留住人才、建强组织提升凝聚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在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上发挥人才作用。一是多渠道支持人才干事创业,对党员干部可以建立激励容错机制,对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培训、资金扶持,对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福利待遇,对企业家在融资、项目上支持,全方位为人才搭建平台。二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对带领村民致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才,要大力宣传弘扬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发挥引领效应。三是建强村级党组织,着力抓党建固成果促振兴。进一步加大组织发展力度,坚持每年培养发展一定数量的年轻党员,逐步解决党员老龄化问题,提升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和活力。
3、突出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配置农村资源要素与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率相统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制度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促进茶叶、渔业、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提升品质、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多轮驱动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提质增效。三是突出能人带动、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和返乡青年能人带动,加大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运营管理,进一步强化茶叶和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渔业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科学种养、精耕细作、提升效益。四是进一步突出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氛围和效益引领。学习借鉴本市、本县或外省、市、县茶业发展经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以茶业企业牵头引领,指导带动家家户户用心种植和经营,从根本上研究解决突破瓶颈制约的因素和对策,下大力气、真功夫,把具有传统优势的茶业产业做大做强,真正让群众实现因茶致富。
4、以更大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锁定目标、确定标准,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清运和污水治理,持续抓好五边五治。进一步夯实护路员、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职责,定期开展考核检查,以日常环境保洁和集中清理整治相结合,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上台阶、出成效,促进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缩小城乡差距,让群众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