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追赶超越,以全省“季度点评”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抓落实,全市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省考指标居全省第一,圆满实现“双过半”目标。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0.63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一季度快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8亿元,增长9.0%。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今年,全市农业生产继续实施“压麦扩薯增油”战略,加快茶叶、畜牧、渔业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市农业生产实现稳中加快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增加值40.42亿元,增长5.0%,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夏季粮油增产增收。2017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76.95万亩,增长0.4%,预计产量31.82万吨,增长2.2%。油菜籽播种面积91.52万亩,增长1.3%,预计产量12.43万吨,增长4.6%。
特色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茶叶面积(不含绞股蓝)70万亩,茶叶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34.3%;水果产量2.06万吨,增长8.3%;蔬菜产量62.59万吨,增长5.3%。茶叶产业成为上半年全市农业较快增长的最大亮点和主要拉动力。
特色养殖业稳中略降。上半年,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仔猪价格高居不下、环评等因素影响,全市生猪出栏126.33万头,同比下降0.9%,肉类总产量10.96万吨,同比下降1.4%。
2、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中省有关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包抓帮扶机制。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产业基金、2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组建总额1亿元循环经济产业科技投资基金,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双创平台、品牌培育,全市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0.10亿元,增长22.1%;实现增加值202.48亿元,增长15.8%,较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支柱产业贡献提升。上半年,六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4.39亿元,增长21.5%,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2.4%,较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新型材料产值243.30亿元,增长24.2%;富硒食品189.50亿元,增长22.6%;装备制造业59.90亿元,增长30.3%;清洁能源21.67亿元,增长7.7%;安康丝绸9.17亿元,增长12.4%;生物医药30.86亿元,下降1.9%。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亏损面收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6.82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利润59.66亿元,增长17.7%。亏损企业8户,同比下降33.3%,较一季度减少7户;亏损面1.4%,较一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
八成产品产量稳增长。上半年,植物油增长23.2%,饮料酒增长20.0%,饮料增长21.6%,发电量增长15.2%,水泥增长12.2%,精制茶增长9.0%,蚕丝增长9.5%,卷烟下降17.1%,鲜、冷藏肉下降3.3%。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随着“突出项目核心,强化领导包抓,组织集中开工,落实包装策划,完善考核机制”等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03亿元,增长19.7%,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
分产业看,三产投资占比提升。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69亿元,增长34.5%;第二产业投资80.97亿元,增长35.5%;第三产业投资288.37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8.5%,较一季度提升1.8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80.53亿元,增长34.7%;民间投资204.03亿元,增长30.2%;基础设施投资135.8亿元,增长51.7%;高技术产业投资11.65亿元,增长42.5%;战略性新型产业投资34.56亿元,增长47.1%;文化产业投资41.04亿元,增长69.6%;以上六项投资占比同比分别提升2.1、4.0、6.8、0.4、1.5和2.9个百分点。
4、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6月底,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4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3家,增长11.7%。上半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36亿元,增长35.7%,较一季度提高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共签订合同总额200.19亿元,增长50.3%,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74.54亿元,增长57.8%,同比提高43.6个百分点。
5、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8亿元,增长14.7%,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52亿元,增长16.1%,乡村零售额21.36亿元,增长7.8%。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6亿元,增长15.2%,商品零售117.82亿元,增长14.6%。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亿元,增长16.9%。限上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59.6%,较一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强劲。
上半年,全市网上零售额8020万元,同比增长20.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6.2个百分点。
6、财政收支增幅减缓。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7.3亿元,增长11.9%。一般预算收入19.15亿元,同口径增长10.0%。一般预算支出137.7亿元,增长19.2%。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分别减缓25.1、4.2和4.5个百分点。
7、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95.59亿元,同比增长17.6%,较年初增加68.93亿元;贷款余额678.93亿元,同比增长17.4%,较年初增加30.89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幅分别提升4.4和1.4个百分点。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1%,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
8、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稳增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166人,同比多增33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6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比去年同期下降0.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7元,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3元,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3.04,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9、经济增长活力增强
非公经济发展迅猛。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59.5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市场主体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46户,同比增长14.8%,其中:新增企业2513户,增长9.6%。截止6月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14.06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9.8%,其中:企业数增长47.3%。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申报纳统的“四上”企业共14户,截止6月底,全市“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755家。
10、先行指标走势趋好。上半年,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8.8%,较一季度回升2.4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8.1%,较一季度回升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9.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长20.8%,较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长28.0%,较3月末提高6个百分点。从上述先行指标走势看,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稳定。
11、重点企业监测显示:不同行业间差异较大
规上工业:1-6月,全市重点监测的30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82亿元,增长14.9%,增速继续回落,较一季度回落1.5个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
规上服务业:1-5月,全市重点监测的1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6亿元,仅增长3.9%,低于全市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5户其它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82亿元,增长7.8%,5户非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增长3.6%。安康市育英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康市满意建材市场有限公司和安康市二手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是个位数增长。
商贸企业: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30户企业中,5户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8%,10户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3%,10户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长13.3%,5户住宿业营业收入下降4.0%,整体而言重点贸易监测企业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建筑业:上半年,30家资质以上重点监测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8.37亿元,占全市产值比重达60.6%,增长44.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其中:陕十二建完成产值最高,拉动全市资质建筑业产值增长19.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能够实现35.7%的高增速,30家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压力较大。一是企业成本上升较快。上半年,全市规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1.2%,较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65元,较同期增加1.2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0%,较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下降4.0%,较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三是国有企业生产持续下滑。上半年,国有企业产值同比下降6.8%。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一是增速逐月回落。二季度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滑,3~5月,全市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29.4%、26.5%、23.6%,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较一季度回落9.7个百分点。二是建设资金偏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仅增长0.2%,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下降23.7%。三是房地产投资回落。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7.03万平方米,增长5.7%,较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待售面积30.34万平方米,增长14.3%。
3、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6.9%,较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限上单位零售额占全市比重已达58.6%,限上单位增速放缓将对全市产生较大影响。
4、“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明显减弱。上半年全市培育纳统“四上”企业14户,同比减少19户,从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为空白,从县区看,石泉、宁陕、岚皋、平利、镇坪、旬阳6县无一户新进,“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明显减弱。
三、建议
1、加快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二是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三是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引导企业挖潜增效。四是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加大对企业清洁生产及深加工、高环保的政策和资金技术扶持。
2、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去库存”补短板,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消除投资障碍,内、外源融资并举;二是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加大战略投资者引进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三是进一步落实国家房地产“去库存”相关政策,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3、关注限上企业运行,促进消费市场繁荣稳定。一是各部门应该高度重商贸流通发展,完善相关制度及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关注限上企业的运行状况;二是健全商业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市场网点,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4、强化“四上”企业培育,增添经济活力。新增“四上”企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扩张经济总量的基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克服厌战情绪,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努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