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发布 > 正文内容

前三季度安康农村经济稳中有降

作者:蔺华发布时间:2019-10-29 16:02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文件名称 前三季度安康农村经济稳中有降
索引号 748609502/2019-0208 公开目录: 数据发布
公开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年10月29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9-10-29 16:02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助力脱贫攻坚为核心、茶叶、核桃产业加快发展、林业稳步发展、生猪、蚕茧下降、渔业止降回升,全市农业呈现稳中有降趋势。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1亿元,增长4.0%,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4.1%,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一、农村经济总体情况

1最大增长亮点。前三季度茶叶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最大因素。今年以来,全市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一手抓新建标准化茶园建设,一手抓老茶园改造提升,截止三季度末全市茶叶面积80.24万亩。今年春季以来,全市气候条件总体较好,雨水充足,气温回升慢,名优茶采摘期延长,春茶产量好于往年,同时加大夏秋茶开发利用力度,研发生产了安康红茶、安康秦汉古茶、安康黑茶等系列产品,全市茶叶产量2.97万吨,增长21.7%。茶叶增长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25.6%,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6个百分点。

2最大下拉因素。畜牧业除家禽外全面下滑,成为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大下拉因素。一是受非洲猪瘟及环保影响,我市前三季度生猪存出栏双双下降,生猪存栏109.3万头、出栏122.78万头,分别下降2.5%1.3%;二是蚕茧持续下滑。近年来,我市蚕茧产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不完善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等原因,产量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全市蚕茧发茧11.09万张,产量4675吨,分别下降11.0%13.8%;三是牛羊出栏下降。前三季度,牛、羊出栏分别为4.16万头和36.79万只,分别下降1.5%3.6%。全市肉类总产量受猪牛羊出栏下降影响,总产量11.48万吨,下降1.11%。全市牧业产值受猪牛羊蚕茧的下滑影响,同比下降2%,增速较上半年下滑4.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滑4.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6个百分点。

3最强逆势增长。在一季度水产品产量下滑的形势下, 从二季度开始,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快养殖结构调整,将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健康生态综合养殖、高山冷水池塘精养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提产增效的着力点,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一是今年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000余亩;二是各县区中、小水库放养鱼苗,陆续在三季度开始捕捞;三是深挖池塘精养潜力。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提升,提高池塘精养单产;四是三季度汉滨区政府下发了《关于瀛湖库汊拦网养殖清理取缔工作的通告》,推动拦网拆除工作,本应在四季度批量上市的拦网存鱼提前在三季度批量上市。受上述诸多有利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3.28万吨,增长10.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46.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升1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

4最喜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各级狠抓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按照“优结构、稳面积、转方式、保安全”和“压麦、扩薯、增油、拓杂”的总体思路,优化种植结构、普及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搞好病虫防治、加强防灾减灾等综合措施入手,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在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生长关键期,全市气象条件总体较好,管护措施及时有效,秋粮产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增长,总体丰收有望。秋收粮食预计面积218.4万亩,与上年相比增长1.5%,产量预计53.3万吨,增长3.0%。全年粮食预计面积338.3万亩,增长0.6%,产量77.0万吨,预计增长2.7%

二、问题及建议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克服畜牧业整体下滑的不利影响,农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但诸多不利影响将对全年农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大幅上涨,9月份全市生猪平均价格26.2/公斤,同比上涨70.1%,仔猪价格61.7/公斤,同比上涨73.3%,猪肉价格41.8/公斤,同比上涨63.6%。进入十月份后,价格依然持续上涨。受疫情和“猪周期”叠加影响,部分养殖户无力补栏或不敢补栏,导致生猪生产出现短缺,势必影响全年出栏;二是渔业逆势增长后劲不足,全年生产形势压力较大。瀛湖库区三季度集中出售围栏存鱼,预计四季度产量将大幅缩减,汉滨区受瀛湖库区减产影响,预计产量将同比明显下降。

建议:

1、稳定生猪生产。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鼓励养殖;二是切实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加快推进生猪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发布,多渠道宣传解读利好预期,增强养殖场(户)信心,引导增养补栏;三是切实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落实中省关于支持生猪生产的信贷政策,强化生猪产业保险政策,积极探索推行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

2、稳定渔业生产。全市生态渔业要加快构建“1+10+50+50”生态循环养殖体系, 持续加大与农业科研院所大合作,推进生态化养殖,狠抓渔业生产转型,稳量增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