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发布 > 正文内容

“数”说五年奋斗历程 喜看幸福生态安康

作者:栗丰琼发布时间:2021-07-15 15:43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文件名称 “数”说五年奋斗历程 喜看幸福生态安康
索引号 /2021-0000 公开目录: 数据发布
公开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年07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07-15 15:43

――“十三五”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新篇章。

一、经济稳步向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迈上800亿元、900亿元和1000亿元台阶,2020年达1088.78亿元。从增速来看,“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保持全省首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4%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下降9.2%,“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4%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QQ截图20210628114719.jpg

人均GDP逐年提高。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8056元提高到201944241元,年均增加4046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2%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全市不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职能作用发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平稳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22.7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78.24%,其中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71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到1599.83亿元,是“十二五”的1.77倍,年均增长11.7%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发展活力更加彰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440.345.3,与2015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1.2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近几年全市着力打造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创新研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房地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服务业“稳定器”作用凸显。2020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93.03亿元,占GDP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活力增强,成为经济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非公经济持续活跃。“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省、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市场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2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48.60亿元,占GDP比重达59.6%,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5.4个百分点,占比连续七年位列全省第一,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QQ截图202106 333.jpg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五大富硒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立足全市资源多样性、自然环境立体性特点,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科技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89亿元,较2015年增加45.44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4.1%

五大富硒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全市坚持做优以畜牧、茶叶、魔芋、核桃、渔业为主的五大特色富硒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340个,是2015年的3.8倍,五大产业园区占60%2020年,以生猪为主的肉类总产量 17.45万吨;茶叶产量(不含绞股蓝)3.38吨;魔芋产量62万吨 ;核桃产量2.96万吨;渔业水产品产量4.16万吨。

“十三五”全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产量

蔬菜

水果

茶叶

2015

64.98

137.41

18.43

1.63

2016

73.62

140.77

18.99

2.01

2017

72.86

148.20

19.93

2.36

2018

75.05

155.50

20.47

2.48

2019

76.44

164.10

21.60

3.01

2020

77.48

171.88

22.53

3.38

四、工业经济稳步向好,特色行业异军突起

工业生产有序推进。“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追赶超越、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加快建设西北生态强市为目标,不断以招商引资、规模企业培育、工业项目和工业集中区建设、特色工业品促销为抓手,努力扶持装备制造和富硒绿色食品为主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呈现结构优化、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4户,较2015年净增292户,“十三五”前四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列全省第一,年均增长14.6%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2.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9%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占比47.2%,较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占比差距逐步缩小,绿色工业蓬勃发展。

特色工业异军突起。“十三五”期间,全市以苏陕协作为契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为重点的新兴支柱产业。2020年,全市27户规模以上工艺品和玩具制造企业完成产值25.84亿元,增长12.2%,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7.5个百分点。在六大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中大放异彩,为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奠定坚实基础。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动能投资活力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落地力度,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扩大有效投资,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20152017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2018年增长16.1%2019年增长10.0%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其中前四年年均增长16.4%

新动能投资活力增强。20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3%,快于固定资产投资42.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9.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近3倍;高技术服务业增长8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0.1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活力增强。

六、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对外贸易总量扩张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十三五”期间,全市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99亿元,首次跃上300亿元,2018421.27亿元,突破400亿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5.1%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3%,“十三五”年均增长10.4%

说明: F:\桌面\5 26\QQ截图20210628085929.jpg

对外贸易总量扩张。近年来,全市充分结合市情,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活力日趋增强。2020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10亿元,是2015年的3.4倍,其中实现出口9.67亿元,是2015年的3.3倍。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硕果累累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安康是陕西的南大门,处于川、陕、鄂、渝四省的结合处,位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力的支撑了各产业的发展。202010月,安康飞机航线正式开通,开启了安康交通行业的新篇章;西安至安康“复兴号”动车、“安西欧”货运班列、“无水港”多式联运开通运行;12月安岚高速正式通车,10个县区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05.6公里,助力安康更加高效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科技成果大量涌现,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64项,较2015年净增21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26项,合同成交总额21488万元,分别是2015年的16.45.7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64家,较2015年增加58家,是2015年的10.7倍。2019年全市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14亿元,是20155.3倍,投入强度为0.52%,较2015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发展。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体制创新,取得了可喜成就。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教育投入64.35亿元,较2015年增加10.55亿元;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县比例为100%,全市10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全市不断依托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34座;2020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10个;拥有图书馆11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0,较“十二五”末增加1个,群艺馆1个;全市51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陕西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37个,市级188个。2020年末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73%,较2015年提高4.49个百分点。 

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持续抓好民生政策的落实,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47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8元,年均增长9.1%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十三五”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决战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8.17万人,99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0个县区全部实现摘帽。安康连续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或“好”等次,中共安康市委员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突破5万元和6万元,2020年达64847元,较2015年增加16221元;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38544元,较2015年增加7413元。2020年末,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44.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0.9平方米,分别较2015年末增加6.65.7平方米。

九、“生态安康”发展步伐加快,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安康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坚决打好“四大保卫战”,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比率达到94.5%,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68%。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全省第一;镇坪县、平利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全市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口集聚,逐步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的城乡结构体系。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旬阳实现撤县设市目标。按常住人口计算,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92%,较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0%,年均下降3.43%,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过去皆为序章,未来更需开创。“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开创安康发展新局面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定步伐,尤其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答卷。同时也要看到,全市经济实力薄弱、产业供应链不完善、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和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安康加快发展的机遇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开创安康新时代追赶超、绿色崛起新辉煌。

 

 

 










打印  关闭